课程英文名称: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Marxism
课程编号:350004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
总 学 时:54 学 分:3
适用对象:本科一年级 周 学时:3
开设学期:第一学期、第二学期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先修课程:无 编写依据:2017版本科培养方案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编写时间:2017年7月
教 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8月第6版
参考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
一、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理解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旨在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同时,作为大一开设的通识教育必修课,也为学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顺利学习提供了条件。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在保证该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着重突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关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
2、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讲授时,根据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开展教学,深入浅出地阐明其基本思想,旨在拓开学生的思路,并积极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课堂讲授实行启发式,力求做到少而精,并注意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4、坚持课后练习是教好、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根据正常教学进度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三、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课程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具体包含正确认识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要求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观察问题、变革现实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为社会主义事业努力奋斗。
难点:本课程的难点在于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如何帮助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如何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出现的曲折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历史必然性?
四、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过程和条件,掌握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增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了解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
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重点难点]
重点: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理论来源
3、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难点: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第四节 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着重把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事物矛盾运动规律的观点,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
1、 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把握世界的本质及自然、社会、人类统一的基础。
2、 认识世界的存在状态及发展规律。
[重点难点]
重点:
1、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2、 物质决定意识
3、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4、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5、 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
6、 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
难点:
1、 哲学物质概念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
2、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4、 辩证的否定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掌握实践、认识、真理、价值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教学要求]
1、 了解认识的本质、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实践的重要意义。
2、 把握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
1、 科学的实践观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3、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
难点:
1、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关系问题
2、 价值和价值评价的标准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认识和实践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第三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等观点。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
[教学要求]
1、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形态,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2、理解唯物史观产生的重大意义。
3、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
[重点难点]
重点:
1、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
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
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难点:
1、 如何理解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2、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关系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教学目的]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准确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正确把握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
[教学要求]
1、了解和掌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及其本质
2、较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
1、 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2、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3、 如何看待资本、知识和技术在现代生产中的作用
4、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
5、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特点及本质
难点:
1、 如何深化认识现阶段劳动价值论的认识,科学认识资本、信息、知识和技术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2、 如何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历史作用及其本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第三节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了解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进程,科学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正确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及其实质,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教学要求]
1、 了解资本主义发展所经历的主要阶段以及历史趋势。
2、 掌握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
3、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重点难点]
重点:
1、 垄断的含义、垄断中的竞争和自由竞争异同点
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作用
3、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
4、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5、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难点:
1、 垄断为什么不能消除竞争
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调控手段和实质
3、 如何正确全面地理解全球化的二重作用
4、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过程,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认识俄、中等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明确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
[教学要求]
1、 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 掌握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科学理论变成现实的社会制度的探索和实践的历史。
[重点难点]
重点:
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2、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3、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难点:
1、 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
2、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3、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4、 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教学要求]
1、 明确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
2、 旨在让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信念。
[重点难点]
1、 共产主义社会的含义、基本特征
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3、 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难点:
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遇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2、 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3、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4、 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第二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实践环节
无
六、学时分配
总学时: 54
其中课堂教学:36 ; 网络教学:18; 实践教学:0
总教学学时分配一览表:
章 目 |
教 学 内 容 |
教 学 时 数 |
|
|
一 |
绪论 |
4 |
|
二 |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
8 |
|
三 |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
6 |
|
四 |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
6 |
|
五 |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
4 |
|
六 |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
4 |
|
七 |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
2 |
|
八 |
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
2 |
|
|
网络教学 |
18 |
|
合 计 |
54 |
|
七、课程考试形式和要求
本课程为考试课,考试采取“闭卷”(占100%)方式进行。
其中,“闭卷”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测评学生的理解、判断、分析、综合等能力。考试题型有:单选题,多选题,辨析、简答题,材料分析。 最终考核成绩=期末综合成绩(70%)+平时成绩(作业及考勤30%)。
制定者:魏莉 审核者:杨丽 校对者:郭玉云
201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