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新城西门村——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吐鲁番市
2022年7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高昌区亚尔镇新城片区新城西门村,先后考察党群服务中心、农产品加工企业,与村民亲切交流,了解当地特色产业、乡村振兴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要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
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感受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和经济兴疆的强力举措,更好理解民族团结建设的工作成果。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全体成员研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来到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新城片区新城西门村。

在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新城片区向南0.5公里处,新城西门村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于此。俯瞰村落,一棵棵白杨树笔直挺拔,一排排美丽民居错落有致。维吾尔族、回族、汉族等多个民族的村民团结共进,生活安定而幸福。在新城西门村的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走进新城西门村,先后走访了辖区内的十八洞路、红石榴广场、特色企业等。走进新城西门村,映入眼帘的是葡萄巷和“十八洞路”,路边一排排整齐的安居富民房,宽敞的街道两旁种满了绿树,巷道里充满葡萄元素的绘画和古朴的建筑风貌,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中最醒目的是位于村口的“门洞商店”。讲解员向实践团介绍“门洞商店”名字的由来,在2020年9月,“精准援疆”践行地新城西门村与“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成为乡村振兴示范建设结对村,村民吾买尔·买买提在湖南省第九批援疆干部的帮助下,开了这家从“西门村”与“十八洞村”各取一个字的“门洞商店”。这不仅仅承载着村民吾买尔·买买提家的致富梦想,同时也承载着两个相隔4000公里的村子的深情厚谊。


随后,在讲解员带领下,实践团来到红石榴文化广场。讲解员为实践团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情景,以及各民族之间互帮互助的团结故事。如今,红石榴文化广场已然成为了村里各族人民其乐融融、共同休闲娱乐的小广场。
在红石榴文化广场旁便是新城西门村的葡萄采摘园,讲解员介绍到,种植葡萄是新城西门村主导产业,目前西门村葡萄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在自治区的支持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现已建成葡萄科技示范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疏花疏果管理等技术,并完成1000余亩葡萄架式改造,引导村民发展鲜食葡萄。

接着,实践团来到新疆丝路骄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吐鲁番丝路明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参观走访,这两家企业都是随着电商行业的兴起,新城西门村在湖南援疆工作队的支持下引进的企业。目前,新城西门村在政府引导、企业探索的双驱动下不断创新“互联网+”经济发展模式,精心打造了吐鲁番市红石榴电商直播孵化基地并且设计了5间风格独特的主题直播间用于直播带货,村民们在政府的指引和帮助下,通过直播带货的形式,将当地盛产的葡萄、哈密瓜等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新城西门村构建了农副产品供应链服务、电商培训、直播带货、特色产品展销等系统化产业模式,为本地农产品的销售打开新的销售渠道。从种植、加工到销售,新城西门村已经搭建了一条较为完整的葡萄产业链,“小葡萄”已经做成了“大产业”,村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新城西门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带动农民致富成效显著。




在党的领导下,新城西门村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发展红红火火,乡村面貌日新月异,农民生活蒸蒸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样板村”。据讲解员讲述,在未来东西协作长期规划中,湖南省援疆前方指挥部还将集中组织当地村民走出新疆,通过看发展、看变化,引导各族群众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进一步增进“五个认同”,让各民族在你来我往中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此次参观新城西门村,实践团切身感悟新城西门村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城西门村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实践团将把此次新城西门村之行的所闻所感,汲取到的未来学习、生活及工作之中,讲好新城西门村在党的领导下展现出的昂扬向上、团结奋进的精神和生活幸福、环境美丽的乡村振兴故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嘱托,在实践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